年内重组退公司达14家专家建议成长专业并购基金
年内“重组退”公司达14家 专家建议成长专业并购基金
最近一周,退市新规成为资本市场热词。作为多元化退出渠道的一种,退市也是上市公司退市的一个重要渠道。
“前些年,我国资本市场敷衍退市的认识不统一,退市机制不健全。2001年至2018年,年均退市公司仅6家,年均退市率0.36%;而美股达4%,是我国的10倍。”近日,证监会副主席阎庆平易近在2020年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暗示,美股退市比力顺畅,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退出渠道多元,强制退市只占市场退出的5%,通过私有化、重组等其他方式退出占95%;二是集团诉讼等司法救济机制比力健全,能够有效庇护投资者正当权柄。
“而从我国的现状来看,由于此前上市公司是一种稀缺资源,退市公司数量比力少,类似的并购基金和专业重组机组成长得并不好。”因此,田利辉以为,有远见的中介机构应该主动创立类似海外秃鹫基金的并购基金,跳动外汇,对绩差公司实施专业化的重组退市。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截至12月22日,本年以来,共有32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18家为强制退市,14家公司为重组退市,重组退占比43.75%。重组退中,重组上市7家,出清式资产置换6家,吸收合并1家。而2019年重组退市公司为8家。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证券日报》记者暗示,敷衍资本市场来说,重组退市有助于进一步畅通上市公司的退市渠道;其次,重组退市也有利于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助力经济转型进级,为构建有效的市场机制起到了有力支撑。敷衍上市公司来说,通过实现退出,也可认为重组上市的公司增加融资规模,提高质量。
在田利辉看来,未来,重组退市会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主流退市方式,但进一步提升重组退的公司数量,还需要推动我国专业的并购和专业重组机构的成长。“实际上,重组退市是个存在盈利点的业务。从海外的履历来看,要约收购往往会使上市公司退市,需要专业的中介机构协助收购方严格执行要约收购。同时,海外还存在一些秃鹫基金,专门收购一些比力差、股价比力低的公司,低价收购之后再举行重组,进而动员公司退市。”
“本年重组退市案例增加,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正在有力推进,存量风险正在慢慢化解,优胜劣汰和资源配置优化已经初见成效。资本市场并购重组退市慢慢成为主流退市方式之一,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成长。”田利辉以为,多元化退出渠道的开发,是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成长的重要里程碑。
阎庆平易近暗示,提高我国退市制度的适应性,也要通过重组一批、重整一批、退市一批,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
“重组退市能够化解存量上市公司风险,不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也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效,举行上下游财产链整合和延伸,最终通过市场化出清,跳动财经,推动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南开大年夜学金融成长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暗示。
特别声明: 本网页上的内容仅为一般市场评论,并不可能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文并不构成对特定金融产品之直接投资邀约或推介。内容仅供参考。读者不应依赖本文资讯,其作为及不作为亦不应以此作为依据。我们对任何人士以本文为基础之作为或不作为所导致的结果并不负责。我们对所提供内容的准确性或信息的适当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文并不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传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适用法律所允许情况下除外。